辞旧迎新,虎虎生威,《 凤舞鹿峰 画说兴业 》新鲜出炉,这是“画说系列”文化丛书之第七本。为你一一解读兴业的文化符号。 “很难见到像兴业这样与龙凤有着不解之缘的地方。”兴业有很多地名都与龙凤有关,如石南镇东龙村、凤山村,大平山镇龙泉村、双凤村,龙安镇龙安村,也有山脉名叫凤山。在山心镇,还有龙母桥村,还有古龙母遗址…… 在《凤舞鹿峰 画说兴业 》的序中,作者之一,玉林师范学院副校长、教授、博士李伟中从这四个方面概括了兴业的“龙凤”气质。 本书从2020年夏秋开始进行田野调查实地调研,历经一年多的时间,画作已就,文稿始成。全书分九个章节,380页,200余幅钢笔画作,20万字,全方位梳理兴业的独特文脉,展示了“名郡福地 宜兴百业”“山水家园 岭南美筑”“三千繁华 商埠重镇”“十年裁书 百年书香”“凤舞鹿峰 文武传奇”“天地之灵 文化多元”“美味舌尖 余香益远”“百业兴旺 安居佳所”“凤凰涅槃 兴业重生”等主题,九位来自全国不同地方的教授级别的作者,为兴业注入了新的文化符号和诠释,还分别讲述了与兴业之缘,编撰此书之初心与旨趣。 凤,跟兴业的山势有关系,龙跟兴业的水势有关系,兴业是广西岭南文化龙母文化的传承之地,被历史风水家称为“五凤归巢”之地,无论从文化到发展,兴业都是一个凤舞之地,龙腾之城。千年古郡名石南,龙凤呈祥好兴业。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兴业的气质。我们陪同过来自全国的广西专家到兴业采风和调研,一位专家讲了一句话深深地触动我,他说,兴业有伟大的历史,因而它肯定有美好的明天。所以我们“画说”团队本着这个意旨去呈现兴业的过去、现在与未来。 这本书画中有爱,文中有情,凝聚了主创人员的很多心血在里面。我写的内容主要是教育。兴业是很有特点的,一个是书院的创办以及传承中原文化这一块。兴业是最先从玉林这边传播宾兴馆文化的,传承得非常好。兴业人才的培养乃至新桂系在这个地方发展,也是跟这个地方的文脉有很大关系。 兴业历史悠久,南朝已在兴业置石南郡,距今已有1400多年。兴业的古州肚铁城山尚存不少古代遗迹。北宋文人蔡绦被贬居于铁城山20余年,写了一本《铁围山丛谈》,是一本重要的宋代史料笔记。涉及当时的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化、社会生活各个方面,是兴业文化史上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的著作。还有党州古城遗址、绿鸦古代冶铸遗址、平山新村窑址、平东将军之印等都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。 撰写这本书的过程中,我尤其对兴业的山水家园岭南美筑有着深刻的印象。兴业有两座有名的山,一座是鹿峰山,一座是葵山,这两座山脚下有青山有流水有古村,星罗棋布,犹如中世纪的古堡童话,给人留下深刻印象。特别是泉村这个地方,有一个重要人物叫黎仲丹,因为他是桂系李宗仁重要的军师……这里的一文一景让人在历史和人文之间感叹流连。 这本书关于兴业的产业这部分写得很精彩,特别是玉林正在建设“四强两区一美”的这个背景下,这本书的呈现能够让我们看到兴业产业兴旺的一面。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也看到兴业的发展。 我是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一名教师,我的专业背景是旅游酒店管理方面。我刚拿到这本书,发现这个图与文的搭配非常新颖,能够让我们捕捉到兴业这个地方的美和人杰地灵的讯息,这本书值得推荐给大家。 我深深地被这本书所吸引,里面大篇幅的钢笔插画,让我们了解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会更加直观。兴业人如果看到这本书会由衷地感到自豪,不是兴业人看到这本书会对兴业有更深刻的了解。千年古州的文化沉淀就在这本书里。 我从第一本追到第七本,一直见证着各位老师的匠心精神。文化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去探索和研究的产业。我希望“画说玉林”团队能够挖掘更多玉林的文化资源和开发更多的玉林文化产品。让我们读者受益。 “画说系列”主要由玉林师范学院副校长李伟中博士、玉林城乡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张中、玉林师范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宋永忠博士等人组成课题小组,历经六年时间,走遍玉林,精心打磨出来的巨作。其特点是以画为凭,以文为证,勾勒出玉林的自然风光、人文历史、风土民俗等文化符号,为玉林各县(市、区)梳理文化脉络,刻画文化符号,为当地铸魂。 目前“画说系列”文化图书系列已经出版有《玉林画 话玉林——线条下的文化符号》《千年巡旅 画说玉州》《锦山秀水 大美陆川》《千年白州 画说客家》《千年古韵 画说容州》《潮涌北流 画说铜州》《凤舞鹿峰 画说兴业》等系列,余下的几本,敬请期待。 (责任编辑:admin) |